不走“寻常路”!经开体育课程实施“一校一案”
作者:
来源:
初审:     二审:丁丁     终审:家乐
发布日期:2024-10-09
字体:[     ]

秋学期,无锡经开教育深入推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全区各校坚持“一校一案”,充分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让在校园里挥洒汗水,成为经开学子自然而然的成长方式。

自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各学校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依标施教,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依据《无锡经济开发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通知》,探索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实施路径。小学1—2年级采取“4+1”模式,在原国家规定的4节基础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1节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课;小学3—6年级和中学按照“3+1+1”模式,采用“3节基础必修课+1节体能课+1节体育特色课”模式科学规划课程。

华庄中心小学作为全国软式棒垒球实验学校,去年,在整个二年级开设棒垒球特色课程,每周孩子们都能在绿茵场挥球击拍,开启棒垒球运动启蒙之旅。“学校棒球队成立已有12年,今年,二年级在原有的4节基础必修课上新设立棒垒球特色课,让学生逐步掌握棒垒球运动基本知识、技能与战术,培养他们对棒垒球运动的兴趣,持续推动学校棒垒球特色课程建设。”华庄中心小学副书记张丽英说道。

除了依托学校传统优势项目,区内学校还以推进幼小初衔接为主要目标,开设贯通式特色体育课程。太湖格致中学、尚贤万科小学作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与天鹅湖实验幼儿园形成了幼小初体艺特色发展联盟校,着力打造“幼儿激兴趣,小学促习惯,初中强基础”的学校足球特色。联盟校以“足球”课程为抓手,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助力各学段有效衔接。今年刚入学太湖格致中学的王梓恺,毕业于尚贤万科小学,他从小酷爱踢足球,最喜欢的也是学校的足球特色课。在不断学习中,他收获了很多赛事的奖项。“我从幼儿园开始就练习踢足球,现在每周在体育课上继续学习,在球场上追逐奔跑,让我感到无比满足!”

与此同时,依据各校体育教师专业特长,一批特色课程还在陆续上新——融成实验中学在原有的每周3节基础必修课基础上新开设1节体能课和1节武术课,和畅实验中学新增了瑜伽特色课,东鿍实验学校推出了柔术特色课,融成实验小学开设了包含“十字跳”“跪投实心球”等的趣味田径课,江南实验小学创新设计“钢铁战士”体育跨学科特色课程以及“JNBA”篮球特色课……这些增加的特色课,花样繁多、种类丰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周三下午,华师大附属太湖湾实验学校一年级的孩子,都会跟着教练学习网球技能。今年秋学期起,学校聘请专业网球教练入校指导日常网球课教学。

为更好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经开区坚持“外引内培”,一方面,持续加强体育师资调配和培训,另一方面,引进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学与训练有序开展。“上学期,我已经通过区域组织的专题培训,拿到了脊柱健康干预师证书,我会将所学知识更好融入日常体育课教学,”融成观顺实验小学体育学科组长魏飞越说道,“作为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我坚信青少年拥有强健体魄,才能成长为国之栋梁。”

融成观顺实验小学坚持每周每班上一节体态干预课,分学段、分阶段开展特色活动,助力学生挺拔身姿健康成长。“老师会在体育课上教我们一些专业的脊柱保护动作和纠正体态的小技巧,让我们养成把背挺直的习惯。”学校三(3)班学生贺梓铭说道。秉承“全区所有体育教师都是脊柱健康干预师”这一理念,目前,经开区已完成第一轮脊柱健康干预师培训。通过加强师资培育,用更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健康运动、拔节向上,养成更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10号同学注意一下你的心率偏高,6号同学可以再加速多练习……”在东鿍第二实验学校的体育课上,学生们正在进行一分钟跳绳测试,与以往不同,学生成绩无需通过秒表、纸笔方式记录,通过使用智慧体育采集设备,实时计数与数据一键式录入,自动呈现在老师面前的平板上,实现精准检测,更好指导学生开展体育训练。“依托智能跳绳设备,能将信息化平台、大数据技术与体育器材、运动科学相结合,”学校体育学科组长田建丽表示,“这不仅为我们减轻了重复劳动的负担,更让老师对学生的运动情况及体质健康状况有了全面、科学的了解。”

智慧体育项目大大提升体育运动的氛围,让学生运动起来更有趣、便捷。除了跳绳,立定跳远、50米跑等均可使用智能设备辅助,一节体育课下来,每个学生的各项运动成绩都能被自动统计,形成学生个性化运动档案和成绩报告,让体育课堂变得更“智慧”。目前,经开区已在初中学段全面推开智慧体育系统,并基于课堂教学、大课间、体育教研等应用场景,不断探索AI助力体育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奠基。